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班组则是整个运营过程链条中最关键的起始点。医用制品集团深知这一点,始终将班组建设作为提升基础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集团的质量攻关小组凭借一股子创新干劲,专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为了质量标杆,也为夯实企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山东省质量管理协会发布了《2024年度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先进经验》的名单,医用制品集团凭借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和持续改进的坚定决心,荣获多项殊荣。其中,冲管注射器分公司质胜QC小组荣获省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质慧QC小组与留置针公司火焰QC小组则分别获得三等奖;同时,冲管注射器公司注塑班组荣获质量信得过班组一等奖,灌装班荣获三等奖。
过去的一年里,医用制品集团共完成了420余项QC课题,经过严格的现场评审,共有290项课题成功通过验收,这一数字创下了近年来QC成果数量的新高。在推进QC项目的过程中,集团注重日常法规培训和质量工具的使用考核与评估,灵活运用PDCA、DMAIC等多种工具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结合风险分析,集团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并持续追踪成效,形成了良性循环。
那么,这些质量攻关小组在评选中脱颖而出,他们究竟胜在哪里?以冲管注射器分公司质胜QC小组为例,他们瞄准问题、明确目标、深入分析问题、制定有效对策,最终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面对套身破损这一关键问题时,质胜QC小组迅速组织团队,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最终锁定了三个要因。针对这三个要因,他们分别制定了改善对策,并成功实施了这些对策。实施对策后,套身破损比例从0.095%逐步下降至0.038%,且最大值未超过目标值0.042%,生产过程变得更为稳定。
生产优化一小步,提质增效一大步。此次改善项目不仅带来了显著的有形效益,如节约成本240625元,还带来了无形效益,如提高了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QC知识的了解等。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案例是关于降低H1自动化留置针不合格品率的改善活动。针对产品包装车间反馈的留置针成品不良品较多的问题,火焰QC小组对四条自动化生产线的留置针不合格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最终确定了增加点胶点位和安装视觉检测设备的对策。经过对策的实施,H1自动化生产线留置针的不合格品率已降至222PPM,圆满完成了改善目标。此次改善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年节约成本约36000元,还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班组员工们以钻研精神为魂,以琢磨细节为骨,不断提出小创新、小发明,为生产流程注入无限活力。他们的改善方案或许看似微不足道,却总能精准击中问题的要害,实现质的飞跃。
在医用制品集团,这样的班组不仅是生产的中坚力量,更是质量提升的源泉。他们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意,用数据说话,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制定对策。这些对策或许简单,却直击要害,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是班组员工对“质量至上”理念最直接的践行。
医用制品集团的这些班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高质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每个人的努力逐步实现。他们的故事,是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创新文化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
(张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