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电子报电子报

威高报企业文化 三心擎动发展路  文化领航向新程 心系特困群众,践行社会担当 书页之间 月光里的归途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威高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光里的归途

推开儿子房间的门,校服胡乱堆在床角,枕头也歪七扭八的悬在床沿上。我习惯性地想喊他收拾卧室,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个总爱把草稿纸扔得满桌都是,床也不收拾的小伙子,此刻正在35℃高温的天气里站军姿呢。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刺耳。我蹲下身擦拭地板上的铅笔屑,恍惚看见三年后的场景:书桌上高考倒计时牌翻到最后一页,衣柜里塞满寄宿的行李,某个秋夜的月光静静铺在空荡荡的床铺上。就像此刻老家堂屋里那把老藤椅,自爷爷走后,再没人会把它坐得吱呀作响。

疫情三年像一道无形的墙,把团圆的日子隔成碎片。2020年儿子小升初,母亲在视频那头教他包饺子,面粉沾在摄像头上,像落了一场不会融化的雪。2021年中秋,项目攻坚期我整夜加班,中秋夜只来得及给父母发个红包。去年父亲七十大寿,我买了最早的动车票,却在车站接到出差的通知。最揪心的是去年冬天,我骨折卧床,母亲硬是坐了六个小时高铁来照顾我。她佝偻着背给我擦身时,我忽然发现,她右手小指已经弯曲变形——那是常年握着锄头留下的印记。那个曾经能轻松把我举过头顶的女人,如今连我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有天醒来,看见老人蜷在陪护床上,手里攥着块旧手帕,阳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在她银白的鬓角织出细密的网。

“妈,今年中秋我们回家过。”上周视频时,我望着母亲身后斑驳的水泥墙突然说。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父亲正把晾在院里的花椒收进竹匾,花椒突然开裂蹦出的种子乘着秋风,掠过老人花白的鬓角。

此刻我站在儿子房间中央,校服上残留的樟脑丸气息与记忆里老宅的木香渐渐重叠。衣柜深处藏着儿子幼儿园时画的月亮,蜡笔涂鸦的玉兔耳朵上,还粘着半片干枯的花椒叶。原来那些被时光冲散的团圆,都化作细小的星子,藏在生活的褶皱里等待重逢。

暮色漫过窗台时,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父亲沙哑的笑声:“你妈正在收花椒呢,说你骨折的地方用花椒泡泡有助于恢复的更好。”厨房飘来排骨汤的香气,儿子的军训日记本静静躺在桌上,扉页上俊逸的笔迹写着:“等军训结束,要给爸妈做顿饭。”

月光爬上窗棂时,我订好了回家的行程。归途或许漫长,但我知道,在四百公里外的老宅里,有两盏温暖的灯,正为游子亮着。就像三十年前那个中秋,母亲举着煤油灯,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我和父亲从田里归来。

(汤飞)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威高控股公司 版权所有:威高报 2021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