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电子报电子报

威高报企业文化 过   年 春节走访慰问, 把温暖送到职工身边 春雪 “家宴”,厂区里的团圆年味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威高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 年

过年,过的是人间烟火气,传承数千来的喜庆习俗,在传统吃食与活动中体会年味。

过年,过的是美丽的心情,孩子盼着放假,盼着放鞭,盼着吃美味,在欢乐中体味童年。

过年,过的是希望,涤尽过去一切的烦忧,憧憬更好的明天,在高高兴兴奔赴新的一年。

我小时候,对过年总是充满期盼,到后来总是念叨还有多少天过年,一天天数着日子迎年。

对于小时候过年,我还是颇为思念的。

每年进入腊月中旬,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赶着购买节日物品。村民相遇,总是会问:“去买年货吗?”或是“你家年货买了没有?”笑意挂在脸上,洋溢在跳动的眉梢上。

家家户户在春节前到公社集市上赶集,人们或走,或坐村里的牛车、马车,去赶集,购买年货。集市在公社所在的村子,一条条泥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自家出来卖的,有公家卖的,东西南北延伸一两公里。赶集的人熙熙攘攘,脸上都是笑呵呵的。没有汽车,只有少数的公家单位的拖拉机会在路边停着,大家走在集市上非常安全。其实,年货非常简单,买点或兑换点大米、小米,买几尺做衣服的布料,有的家庭会买点肉好包饺子,买点葵花籽,买点烟叶子等等。集上有卖猪头肉、炸油条、冰糖葫芦、糖瓜等东西的。卖糖果的摊位较少,谁家能买糖,那是家里条件还不错的。集上也有理发的,一把理发推子加一两条凳子,就是一个摊位,来理发的人络绎不绝。

母亲会在集上用布票买回几尺布,为我们准备新衣。进入腊月后,就忙着赶制衣服。做新衣服,母亲要忙碌半个多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母亲会炒点自己种的葵花籽和花生。花生金贵,要留着打油用,一年就这一次可以炒着吃,我们都非常珍惜,甚至舍不得吃。

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年味就更加浓厚了。村里会在小年前后杀几只猪,按人口给每家分肉(这是要用大人们的工分折钱抵扣的)。我们小孩子在杀猪时,会在一边围着看,抢猪尾巴。在那肉少的年代,猪尾巴可是非常好的物件,村里有意让孩子高兴,让孩子抢。我很幸运有两年抢到了,就感觉年过得非常有滋味。

过年讲究的是卫生整洁,窗明几净。小年之后,父母就开始带着我们大扫除,把一年的灰尘都扫出门外,也是寓意着新年要有新开端。

母亲是最忙的。她除了做衣服,还要忙乎好多天,做馒头、发糕,还有玉米面和麦子面混合馒头,做够到正月十五吃的。

贴春联一般是在年三十早晨。我爷爷在抗战时期牺牲,父亲是爷爷唯一的儿子,我们家因此成为了烈属。每年的春联不需要我们自己贴,村里会组织年轻人敲锣打鼓,到每家烈军属家贴春联,祝福光荣之家。我们内心也感到非常光荣,同时也对未见面的爷爷非常钦佩和想念。

吃过早饭,父亲会带着我,到学校参加村里举办的迎新春烈军属茶话会。十几张课桌拼到一起,围成长方形,组成了会议桌。桌子上摆了一些瓜子、糖果以及大前门香艳烟。糖果难得,我们小孩子会在会议结束后,争着抢几块糖果。有几块糖果过年,那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最喜欢在过年时放鞭。父亲会买三挂鞭炮,一挂年三十夜晚放,一挂初一早晨放,另一挂会在正月十五放。父母也会给我几角钱买鞭,那时我们能放的鞭是摔鞭、麦秸秆粗细的小鞭,用香点燃。食指、小指大小的摔鞭,威力不小。我们小伙伴凑到一块,都小心翼翼,小的摔鞭,会将它直接从上到下垂直摔到地上,大点的会使劲地将它向远处摔去,避免伤到人。

过年放鞭伤人的事情往往就会发生。在我11岁那年,村里一个9岁的男孩玩摔鞭时,就出现了危险。他将鞭扔到地上时,手稍微停留了一下,没有及时离开,导致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被炸掉了三分之一,鲜血淋淋,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加了然放鞭的危害。村里大人都严厉地嘱咐自家孩子,买小一点的鞭,不能买大鞭。我和小伙伴们自此放鞭时也更加谨慎。

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这顿饭是吃米饭,菜也只有白菜、萝卜。吃过饭后,母亲会提前准备年夜饭饺子的面和馅料。我们兄弟姐妹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的,吃过饭不久就睡觉了。那时没有电灯,睡得早。睡前,我们一再叮嘱父母,到吃饺子的时候,一定要叫醒我们。因为有少数饺子里会有包上硬币钱,1分、2分、5分的,吃到了就是运气好。我们非常希望吃到硬币饺子,在新年里增加些好运。但是往往母亲煮完饺子,叫我们起来吃饺子过年时,我们已经睡得很深,虽然外面的鞭炮轰隆,此起彼伏,年味浓浓,弥漫着不尽的喜庆,但是我们已无从知道,父母怎么叫也叫不醒我们。迷迷糊糊中,我还让父母不要打扰我们睡觉,第二天早晨醒来,还会埋怨父母怎么不叫醒我们。

初一,新春第一天,我吃到了饺子后,我跟着父亲到本村亲戚以及关系要好的人家中拜年,有的会给5毛压岁钱。当天,村里在学校操场组织人员,节表演目,村里会胡琴、笛子、口琴、歌唱、跳舞等技艺的人,纷纷登台献艺。大家都带着凳子,坐在操场上,津津有味地观看。这是当时非常有趣的村中联欢会。我更喜欢有的年份,村里组织的踩高跷。踩高跷的人将木跷绑在腿上,站得高高的,大步往前走,边走边表演。男女村民打扮得各式各样,像舞台上表演戏剧的演员,穿着村里准备的鲜艳的各色戏服。男的有白粉敷面,歪带帽子,留小胡子,画腮红的;女的有画腮红,点浓眉毛,戴宫帽或发卡,戴红花的。他们会拿着金箍棒表演孙悟空,表演白骨精;表演小二黑结婚;表演岳飞抗金,拿着棍棒当兵器;表演歌唱舞蹈等等,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在缺乏娱乐的年代,我非常喜爱这些节目。

初二,父亲就带着我们到姥爷姥爷家里,给他们和舅舅们拜年。我们非常愿意到姥姥家,能得到2块压岁钱。姥姥会提前炸油条、麻花,炒一些花生,等着她的外甥们来过年,还有一些糖果。而这也是中午饭,谁饿了,就吃些这些东西垫饥。两三点后开始吃晚饭,姥爷和父亲、舅舅、姨夫们喝酒聊天,两个小时下来,天也黑了。我们早早吃完饭,到外面放鞭了。

正月十五,家家户户蒸面灯,一家人的属相,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属相馒头就出笼了。至此,年味就消散了。

(陶然)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威高控股公司 版权所有:威高报 2021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