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运动医学走进大众视野,并越来越热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全民健身的推广,运动医学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已经成为骨科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不仅如此,新一轮骨科集采的启动下,运动医学的国产替代进程也将随之提速。
威高骨科等国内骨科耗材企业在运动医学领域布局发力,突破核心材料工艺壁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取得市场份额,正在打破国内运动医学的进口垄断状态。
进击百亿市场
运动医学市场持续扩容
前不久,威高骨科研发的全缝线锚钉成功取证,标志着威高骨科运动医学植入物耗材又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性产品。
全缝线锚钉作为一种全缝线结构的新型带线锚钉,凭借尺寸小、质地柔软、无结设计、骨排除量少等优势,同时其力学性能也满足常规关节镜手术需求,成为目前运动医学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热点。
运动医学发源于骨科创伤学,是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一门基础和临床多学科综合性应用的学科,目标是以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大的功能修复,包括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撕裂、肩关节脱位不稳、SLAP损伤等都是运动医学的治疗范畴。
有数据显示,运动医学占据全球整个骨科市场10%以上份额,2018年全球运动医学市场规模接近60亿美元,同比增长8%,高于骨科整体市场增速(5%左右),预计2024年将达到91亿美元,运动医学手术将成为骨科中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国内而言,运动医学市场方兴未艾,尤其在中国运动人群的快速增长、老龄化趋势加重以及居民医疗消费需求的持续提升的大环境下,运动医学已经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2021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约为40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超过23%,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人民币,表现出行业强大的发展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国内器械市场第四批耗材国采已经将焦点之一锁定在运动医学类耗材。
根据《国家组织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运动医学类相关耗材包括:带线锚钉、免打结锚钉、界面固定钉、横穿固定钉、软组织固定钉、可调式固定板、不可调式固定板、修复用缝线、人工韧带、半月板修复缝合耗材、半月板修复双针耗材、人工合成骨、骨形成蛋白、异种骨、过线器。
如此,在高增长、广阔的国产替代背景下,在资本的助力下,国内企业积极布局运动医学领域,在这一赛道上加速破局,随着技术的升级,发展形势一片向好。
持续创新
打造竞争壁垒
事实上,国内运动医学市场除了高增长之外,进口垄断长期存在。运动医学领域产品种类繁杂,其技术壁垒比一般的骨科医疗器械更高。
“只有持续创新生产出好的产品才能撬动市场。”威高骨科运动项目经理刘华说,事实也是如此。自2015年布局运动医学领域以来,威高骨科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探索出真正的自主创新模式,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相继获批不可吸收韧带固定螺钉、带袢钛板、带线锚钉、可吸收界面螺钉和全缝线锚钉等产品,实现运动医学植入耗材产品全覆盖,并在逐步丰富运动医学类产线产品。同时引进了国 际领先专业生产设备,并且搭建了一支研发、生产、运营、市场专业团队。
“真正的好产品一定来自临床需求。”这样的理念始终贯穿着骨科运动医学团队的研发过程。“我们与运动医学专家紧密合作,从运动医学发展方向是什么;临床需求是什么等方面不断研磨,从而协助医生精准控制手术更好服务于患者。”刘华提到,他们的成果正是来源于对骨科医生需求深刻的掌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研发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嵌入式”喙突移位手术工具是崔国庆教授与威高骨科合作共同研发,专门用于崔国庆教授自主创新的“嵌入式”喙突移位手术方式。从手术理念的建立到术后的实现,威高骨科和北医三院经过多次沟通与改版,其中核心的导向器、一字钻和限深骨钻等工具经过不断的改进后逐渐提高手术适配度。
经过4次改版后,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嵌入式”喙突移位手术工具能将人体创伤降到最低。这改变了传统常用手术方式的稳定性不高,患者的复发率高的情况,能够更好帮助患者,尤其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令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重返训练,重返赛场。
值得一提的是,威高骨科运动医学项目组目前已经为积水潭医院、河北三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等很多知名专家提供产品定制的服务,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快速推进临床转化,并得到临床使用认可。这种将临床研发与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合作共赢的“医产学研企”生态环境,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更助力医疗高质量发展。
眼下,威高吸收国内骨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行业发展创新性建议,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性能改良,确保产品更新迭代,以有效满足医疗市场多样化的骨科手术临床需求,运动医学已形成植入物、关节镜器械等全产品策略模式。其中,可吸收界面螺钉和全缝线锚钉已经完成注册,值得关注的是,威高骨科PLGA+β-TCP材料的锥形可吸收界面螺钉和鞘是国产上市第一家,备受市场期待。 (张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