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电子报电子报

威高报重要新闻 陈学利:被逼出来的创新 “威高是全体员工的” 领先威高 做企业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质量最大化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威高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学利:被逼出来的创新

打破心脏支架垄断,促其降价超九成

编者按: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2月7日,山东省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隆重表彰对山东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72名优秀企业家。其中,威高集团创始人陈学利被评为“山东省杰出企业家”称号,记一等功,全省仅3人获此殊荣。
2月11日,省委宣传部和省工信厅组织了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13家中央驻鲁和省媒体记者30余人走进威高,实地采访,对威高的科技研发创新发展的历程进行了详细报道。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威高,走近陈学利,从他34年来“让中国人用上世界一流医疗器械产品”的艰辛历程中,感受威高科技发展的创新之路,感受这位威海企业家身上的优秀品质与可贵精神。

——陈学利说,在产品创新的道路上,威高永不止步。

1988年,陈学利在办公室的工作照(资料图)。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这不由得让人聚焦威高集团,这是一家山东首屈一指的医疗器械企业。威海威高国际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威高”)原董事局主席、刚刚被授予“山东省杰出企业家”称号的陈学利直言,带量采购之所以能让医疗器械降价80%多,原因之一便是国内企业通过科技研发和不断创新,打破了国外垄断。

实际上,从借款2.5万元创业,到拥有80多家子公司以及3家上市公司,不断打破行业垄断的威高,正是凭借不断创新才一路走到今天。

回望企业创新发展之路,陈学利不由得感叹:“创新都是逼出来的。”

仅仅模仿没有前途

上世纪80年代末,刚刚起步的威高,遇到了重大挫折:发给大连客户的20万支输液器,被如数退回。

产品何故退回?还是因为质量不过关。“针扎进去,把血管划破了,有漏液。所以这个产品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陈学利如是说。

时间又来到2010年初,已经初具规模的威高决定向手术机器人领域拓展。但当时手术机器人“赛道”上,已经有了强大的先行者,“美国达芬奇在机器人领域绝对领先,如果你照搬它,那就等着挨打吧!会侵犯人家的专利。”陈学利表示。

跨度二十年的两次决策,背后是威高发展的清晰脉络:创新。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的工人100%都是农民,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才,更谈不上专家。”陈学利说,“所以我们只能广泛结交朋友,寻找专家,为企业创新产品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初,威高“敲开”了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等单位的“合作之门”,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一次性输液器标准化生产车间;2012年,威高集团牵头,与天津大学合作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腔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研制”课题立项。

给人才提供

实现理想的舞台

时间又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经常有一个人造访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此人生意做得不大,却喜欢跟所里的专家们谈理想、谈未来、谈格局。

这人就是陈学利。在他这里,理想、未来和格局并不是敷衍员工的说辞,而真正是威高对创新的实践。

通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威高建成了一次性输液器标准化生产车间。然而单一的输液器支持不了威高的发展,所以陈学利琢磨着创造别人没有的产品,产品的创新自然更需要人才。

好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最终被陈学利的诚心打动,1999年,威高医用高分子研究中心在长春成立。第二年,时任研究所高分子应用研究室主任的殷敬华,来到威高兼任总工程师,在全国开创了研究人员在企业挂职的先河。

殷敬华的到来,直接催生了静脉留置针原材料——硬管和软管的国产化;现在,国内每5根静脉留置针中,就有一根来自威高。

时至今日,全国100多名院士担任威高的技术顾问。威高还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5个国家及省级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建立30多个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每年,威高都会拿出5%以上的销售收入作为研发经费。

凭借高质量的研发团队和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威高不仅对传统输注系列产品升级,还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引进了心内介入、骨科、血液净化等领域的专家人才,向高科技含量产品要生产力和附加值。

“只给人才尊重是不够的,要给他们真正实现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陈学利说。

心脏支架凭啥卖三四万

2002年,陈学利到美国洽谈项目。当时因为美方负责人第二天要做心脏支架手术,洽谈临时终止。当时,我国心脏支架还依赖进口,一个就要5000美元,好奇的陈学利便一同前往医院,想亲眼见识一下。

结果,整场手术仅用了两个小时,还没耽误第二天继续进行的洽谈,这件事对陈学利的震动很大。

“这么简单的手术,支架为什么能卖数万元人民币?”他决定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心脏支架系列产品,辗转多个国家寻求技术,后来经过一系列反复试验,威高自主研发的心脏支架终于在2005年上市,价格比国外降低了三分之二;随着医疗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的推进,近两年心脏支架平均降幅更是达到93%。

陈学利分享了一个数据:2021年,国内心脏支架植入大概在80万条左右,国内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威高为国家节省医疗开支、减少患者支出做出了巨大贡献。

“刚开始,心脏支架为什么能卖三四万,凭什么?而现在降到了六七百元,为什么?”他分析,“首先是中国的工厂把心脏支架做出来了,而且做优,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第二,把心脏支架放进血管里,现在就是一个很轻松的门诊手术,医生水平提高了,提升了市场等级。”

然而,在产品创新的道路上,威高没有止步。去年年底,上文提到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取得国内首家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注册证,而且这还是世界上首部完成5G远程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机器人,意味着医生可以在数百公里外,远程为患者手术。

中国有最庞大的外科手术需求。据估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超700亿元。“如果企业不去领先,产品就不会有市场。”陈学利表示。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威高控股公司 版权所有:威高报 2021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