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一线员工到团队“主心骨”

——扎根威高17年的成长与坚守

浏览量:46

开栏语

《我是微光》是本报新开设的基层人物栏目,聚焦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身影。他们或许是保障厂区运转的后勤员工,是车间里重复操作的技工,是办公室里处理繁杂事务的行政人员……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拼凑成威高运转的底色。我们走进他们的工作现场,倾听设备碰撞的声响、汗水滴落的重量,记录那些被忽略的坚持与微光。这些细碎的光芒,汇聚起来便是时代的星火。在这里,每个平凡人都值得被看见。

【人物档案】孙钰媛于2009年3月加入威高,现任威高汉德公司车间主任,17年间她从世昌大道老厂区洁瑞组装车间的普通员工起步,先后经历质检员、倒班班长、大班班长等岗位历练。2021年疫情期间,她又主动加入刚重组的汉德公司回归生产岗,牵头参与乳胶手套产线搭建与团队组建,不仅见证汉德从15人小团队发展至近90人规模,更带领团队攻克疫情期间生产保障、疫情后产品积压等多重难题,成为团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

笔者:孙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首先想请您聊聊,您是哪一年加入威高的?这些年经历了哪些岗位变动?

孙钰媛:我是2009年3月份加入威高的,到现在已经17年了。最开始在世昌大道老厂区的洁瑞组装车间,就是一名普通员工,没想到一个月后就转到了质检员岗位,后来慢慢做到倒班班长、大班班长。2016年的时候,因为公司重组,市场部需要人做会议组织、走访市场相关的工作,我觉得自己性格比较积极,跟人沟通也还可以,就去了市场部,在那待了四年。2021年疫情期间,汉德公司重组,我又回到生产岗,来到汉德,一直到现在。

笔者:从生产岗转到市场岗,再回到生产岗,这两次转变对您来说难度大吗?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孙钰媛:转岗肯定有难度,尤其是从市场再回生产的时候。第一次转市场,是因为洁瑞公司重组,市场部有需求,我想试试新领域;第二次回生产,是因为外科产业集团重组,汉德要组建手套公司,需要有生产经验的人。当时心里也纠结过,毕竟离开生产岗好几年了,但想到自己最初就是做生产的,对这行更熟悉,还是决定过来。那段时间挺有挑战的,既要重新适应生产节奏,又要面对新公司从零起步的难题,但现在回头看,反而觉得是种成长。

笔者:您2021年9月来到汉德时,公司刚起步,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组建团队、搭建产线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孙钰媛:我来的时候,汉德就15个同事,厂房里空荡荡的,只有一条产线还在建设,没人员、没设备、没技术,啥都没有。最难的一个是技术突破,乳胶手套对我们集团是新产品,我们只能全国跑,去大大小小的手套厂学技术,看人家怎么生产、怎么操作,记满了好几本笔记,回来再一点点试。第二个是人员磨合,最早的包装女工就三四个人,都是临港周边企业过来的,平均年龄三十四五岁,连喷盒子上的标码都不会。我们就围着供应商问,手把手教,等第一盒产品包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特别激动,觉得再难都值了。

笔者: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很难,汉德当时是怎么保障生产的?员工驻场的时候,大家状态怎么样?

孙钰媛:疫情那会我们20多个人驻场,每天工作11到12小时,主要生产一类检查手套。那时候条件特别苦,临港周边买吃的都难,大家住厂里打地铺,有的员工孩子还小,偶尔会抱怨,但没人说要走。行管人员和一线员工一起干活,下雪天要把手套从车间搬到办公楼,大家冒着雪推推车,没人偷懒。净化车间温度最高能到60多度,穿工作服一会儿就湿透了;清理胶罐的时候,同事要下到七八米深的罐底,用铁锹手工铲胶,10分钟就得上来透气,浑身都是汗。但那时候大家心特别齐,都想着早点把产品做出来,帮着抗击疫情。

笔者:据了解,疫情后产品出现积压,员工也增加到50多人,您是怎么稳定团队、解决困境的?

孙钰媛:那时候确实难,产品卖不出去,员工担心收入,人心容易散。我没想着用规定去约束大家,而是站在他们角度想。大家上班就是为了养家,得让他们知道公司和他们是一条心。我常跟大家说,汉德是咱们一起建起来的,就像家一样,家遇到困难,咱们得一起扛。平时会在车间看板写点暖心话,微信群里跟大家聊工作、聊生活,干活的时候也跟大家一起打包、巡检,让他们看到我不是只动嘴。慢慢的,大家情绪就稳定了,现在还有10位从初创时留下的老员工,都是团队的“定心丸”。

笔者:您在传递威高企业文化的时候,有没有特别的方法?

孙钰媛:我不喜欢生硬地说教,都是在平时聊天的时候慢慢渗透。比如跟员工聊老厂区的故事,讲我2012年参加集团QC成果汇报的经历——那时候我连PPT都不会做,是老师一步步教,最后拿了集团一等奖,让他们知道成长都是靠学出来的;去上海一大会址参观后,我也跟大家分享感受,说咱们威高从福利院起步,到现在3万多人,跟党和国家的发展很像,都是靠初心坚持下来的。之前遇到产品少一只的质量问题,我就跟大家说龙总讲的“没有约束的自觉行动”,告诉他们做好产品不是应付检查,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样大家更容易接受。

笔者:17年间您是怎么保持工作热情的?现在团队里有年轻员工,您会怎么引导他们成长?

孙钰媛:我每个阶段都会给自己定小目标,刚开始学质检,后来学带班组,去市场部学组织会议,到汉德学建团队,每完成一个目标,就觉得自己又进步了,热情自然就来了。对年轻员工,我不会强迫他们做什么,而是跟他们聊心里话。之前有个28岁的员工,不想尝试技工岗位,说想工作安逸点。我就问他:“你现在年轻觉得安逸好,以后你孩子问你‘爸爸会什么’,你怎么回答?”他想了想,第二天就说要试试。现在他技术学得特别快,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我觉得引导比说教有用,得让他们自己想明白成长的意义。

笔者:最后想问问,您对汉德的未来有什么期待?有没有想对自己或者团队说的话?

孙钰媛:希望汉德能一步步壮大,咱们生产的手套能被更多客户认可,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实现自己的价值。对我自己来说,就是想稳步走好每一步,不辜负公司的信任,也不辜负大家的付出。还有个小期待,我儿子现在14岁,希望他以后学业有成,说不定能以“威二代”的身份加入威高,继续这份缘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光,但聚在一起就能照亮前行的路,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上篇:没有了
下篇:高管文化大讲堂
分享到
http://wgb.weigaoholding.com/Content/weixin-logo.png
威高报
http://wgb.weigaoholding.com/m/content/2025-09/30/001934.html
威高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