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唤起公众对心脏健康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于1999年设立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心行合一(USE HEART,FOR ACTION)”。这一主题强调了心脏健康与日常行为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将关注心脏健康的意识转化为行动,倡导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我们的心脏跟自己的拳头大小差不多,是非常精密的人体器官,每天跳动约10万次,每次跳动泵血4.5升左右,是我们的生命发动机。它的结构像一栋房子,这座房子有墙壁(心肌),有水管(冠状动脉),有电路(传导系统),还有四间屋子——左右心房、心室,两房和两室之间互不相通;有四扇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
据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多达1139万!且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而且,心血管病危害极大。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21年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98%和47.35%;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心脏作为身体的“劳模”器官,一旦发病,会导致全身受累。大家经常说的心脏病,是一类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如何正确认识心脏健康,哪些不良习惯会“伤心”,如何保护心脏,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问题。心脏疾病大致分为6类,不同心脏病的症状与起因也各不相同。
心脏常见疾病
1、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供氧的最重要血管,它受到动脉硬化的影响而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后,可能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者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压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最终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3、心肌病
心肌病是由不同病因(遗传性病因较多见)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
4、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在全国多地均位居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这是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期属正常)的一大类疾病。先心病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多在2.9‰~16‰。
5、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也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既往患风湿性疾病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各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6、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各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心室肥大为特点的心脏病。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来的。
哪些不良习惯伤害“心脏”
大多数心脏病看似是突如其来的发作,但其实是积攒已久的爆发。
抽烟喝酒、熬夜刷剧、暴饮暴食、紧张焦虑、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体内出现各种代谢障碍和免疫反应,最终引发血管内皮受损,导致斑块沉积,甚至血管阻塞。
大家经常提及的“三高”通常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出现冠心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4倍。高血脂、高血糖也会导致动脉硬化等问题,使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如何保持心脏健康
虽然心脏病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预防始终是关键。无论你以前是否患过心脏病,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1、合理膳食 控制体重
合理膳食要求低糖、低盐、低饱和脂肪,多食用膳食纤维,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一般以BMI(体质量指数)20~24为正常体重;或以腰围为标准,一般以女性≥80厘米、男性≥85厘米为超标。
2、适量运动 量力而行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但要注意体育活动要以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循序渐进。即使患有心血管疾病,同样可以进行锻炼,但请先咨询医生。
3、尽早戒烟 避免酗酒
吸烟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整体健康。过度饮酒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风险。对于非吸烟者而言,应注意避免处于二手烟的环境中。
4、定期体检 及时就医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中青年人要勤测血压,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定期复查,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治疗。
5、健康生活 缓解压力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必要时,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每个人都只有一颗心脏,让我们爱护它,养成对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做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爱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