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体积和冰箱差不多,但是使用‘Quastar’球管技术后,可以替代传统的放射性元素对血液进行灭菌,操作更便捷,安全系数更高。”在5月21日的中国(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发布会上,威高(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江龙介绍说,目前RS3400 X射线血液辐照仪广泛应用于血站、血液中心等场所,凭借领先的技术和高安全性,已经拿下了70%的国内市场,在美国、欧洲等国外市场占有率接近90%。
如今,在医用耗材、血液透析医疗器械、骨科医疗器械等领域,“威高造”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在全球医疗器械15大细分市场中,“烙”有“威高造”的医疗器械产品占据11个领域。
历经35年的创新迭代,威高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打破了过去“只能生产一种输液器产品”的魔咒。
中国第一支预灌封注射器、全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全国首个一次性输液器标准化生产车间……这些“新动作”的背后,离不开威高在研发创新上一贯的高投入。
近两年,威高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不断“加码”,进一步提高研发在收入中的占比,每年递增20%;再拿出2亿元,培养和引进200名产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储备干部,打造人才高地;加快推进远程医疗手术机器人、质谱仪、数字PCR、生物疫苗等400多个高科技项目,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
“目前,威高已在国内建立了有源研发和无源研发两大创新中心,随着2021年上海研究院建成,初步形成了威高上海、苏州和威海研究院,高创研究院,北京研发中心三大平台为主体的战略创新体系,着重解决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细分领域,以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的国际化步伐。”威高集团总工程师殷敬华介绍说,为持续攻克“卡脖子”技术,威高已明确研发方向,瞄准国际前沿,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对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医疗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创新,重点开发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高端产品比重,改变受制于国外的不利局面。
不仅着眼当下,还要布局长远。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尖子生”,威高已拥有专利2100多项,突破21项技术壁垒,打破106种国外产品垄断,但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注定道阻且长。如何在高速发展中找到新增长点?如何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如何跳出“舒适区”,提升产业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面对一系列问题,威高持续攻坚。“创新求索”,是威高的倔强,更是前进的方向。
“目前世界临床医疗器械有7300多种,而威高只做了1500多种。”威高集团总裁龙经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每项新产品从研发到临床再到取证上市,大约需要4到5年的时间,企业想要实现持续发展,每年取证的产品就不得低于30种。“有全体威高人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做出更多百姓用得起的医疗产品,为民造福。”龙经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