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电子报电子报

威高报数字赋能 优秀制造工程师奖郑晓义:以数字之智筑基 以创新之刃破局 知识管理系列培训 驱动智慧升级 智造赋能,筑牢医疗器械质量生命线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威高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秀制造工程师奖郑晓义:以数字之智筑基 以创新之刃破局

编者语:在威高集团的发展征途中,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与贡献都是推动集团不断前行的动力。本期《威高报》的“致敬榜样”系列报道聚焦骨科器械工艺主管郑晓义。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与国内骨科集采政策叠加的背景下,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成本的精益管控与工艺的持续创新,成为破局前行的关键引擎。威高集团骨科公司器械工艺主管郑晓义,正以数字之智赋能成本核算体系,以工艺之刃深挖原始端降本潜力,更以前瞻性的ODM思维开拓高附加值市场空间。在2024年,郑晓义带领团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创新答卷,他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程师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匠心铸就精品的使命担当,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坚定迈进的坚实注脚。

体系筑基,

激活增长新引擎

外贸订单成本核算,是医疗器械出海的第一道关口。2024年,面对国际市场需求波动与原材料价格攀升的压力,郑晓义深知:唯有建立一套精准、高效、可复制的核算体系,才能支撑业务可持续拓展。

郑晓义以“大数据+数据库”双轮驱动,破解核算痛点。 他牵头构建数字化成本模型,对原材料、能耗、工时等关键要素实施动态监测与分析。通过大数据统计,快速识别同类产品成本差异根源,将核算误差率压缩至行业最低水平;依托自主搭建的报价数据库,整合历史订单数据与市场行情,实现新订单“一键生成”标准化报价单,响应速度提升40%,数据准确性与安全性达国际客户审计要求。这套体系在2024年高效完成1481份外贸订单核算,较2023年增长25%,成为支撑6500万元海外订单的“隐形引擎”。

针对海外业务特性,他推行分级管理策略:建立常规产品价格库,缩短报价周期,提升客户满意度评分;对重点客户实施“订单全周期监测”,动态调整生产排期,优先保障交付,2024年关键客户订单准时交付率达99.8%。在骨科集采倒逼企业转型的背景下,这套兼具精准性、高效性、标准化、数字化的成本体系,为威高开辟外贸与OEM新增长极提供了坚实保障,助力企业海外业务逆势增长。

深挖工艺,

锻造降本硬实力

“降本不是简单压价,而是向工艺要效益、向创新要空间。”这是郑晓义践行的制造哲学。

2024年,他带领工艺团队审核新工艺方案1228份,深度优化560项,推动整体制造成本下降超10%,其核心突破在于三大攻坚: 在攻坚高值耗材方面,他致力于实现“零浪费”。 针对显影剂PPSU、医用级PEEK、碳纤维等单价超千元/公斤的高值材料,他主导工艺创新:引入胶水固定技术替代传统机械加工,使复杂塑料件材料损耗降低35%;创新应用热加工工艺解决碳纤维部件变形难题,废品率下降50%;联合供应商开发定制化棒料切割与板料排版方案,使Carpenter特种钢材利用率提升至行业领先的92%,仅此一项,全年节约高值材料成本超300万元。

面对外贸订单交期紧的瓶颈,他推动全流程工艺优化。通过工序无缝衔接设计,减少在制品滞留时间30%;建立数字化产品工艺档案库,实现相似订单工艺参数秒级调用;优化工装夹具与检具设计,使换线效率提升25%。这套“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组合拳,使外贸订单平均交付周期缩短15天,客户紧急订单满足率提升至95%。

不仅如此, 他将工艺优化前置到设备选型与布局阶段,精准匹配高精度五轴机床与智能化生产线,使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18%。通过优化切削参数与加工路径,在钛合金关节部件加工中实现“精度提升、工时缩短”双突破,单件工时减少20%,良品率稳定在99.5%以上,年节约制造成本超200万元。

开拓价值,

勇闯挑战新赛道

“从代工制造(OEM)向原创设计制造(ODM)转型,是国产医疗器械突破价值链锁定的必由之路。”郑晓义以技术前瞻性,主动承接26项“高难度、高风险、高附加值”挑战型订单,开辟150万元增量市场。

基于设计赋能, 他精准破解客户研发痛点。 面对国际客户特殊功能需求,他在保护知识产权前提下,主导完成35项骨科植入物设计优化:通过结构改良提升器械力学性能,通过材料替换满足生物相容性新规,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客户二次开发成本。2024年累计输出76份定制化图纸,帮助3家海外客户实现新品快速上市。

凭借技术破壁, 他成功化解返工危机。 当客户因设计变更导致数千件库存面临报废时,他创新开发阶梯式返工工艺:对原产品进行非破坏性检测,针对性采用激光蚀刻、精密机加工等手段实现功能升级,成功挽救25批次、超1000件滞销品,为客户避免损失超80万元。此项技术已形成威高专属工艺包,成为吸引ODM订单的“技术名片”。

更深度的协同创新, 体现为研发初期介入。 他深度介入客户研发初期,2024年为威高研发中心提供关键技术建议42条。在某脊柱动态固定系统开发中,其提出的“热成型PEEK连接件”方案,攻克了传统金属部件易松动的难题,助力客户获得欧盟CE认证,项目新增年产值预计突破500万元。

郑晓义以“成本核算体系”筑牢业务基石,以“原始端工艺革新”夯实制造根基,更以“ODM先锋实践”打开价值升维空间。在他身上,我们了看到中国制造工程师的鲜明特质:精于工—— 对每份图纸、每道工序极致雕琢;匠于心—— 将降本增效视为永无止境的追求;创于行—— 敢于以技术创新撕开市场突破口。

当前,威高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转型升级之路上,需要更多如郑晓义般的工程师,他们深耕一线创新实践,不仅为企业锻造核心竞争力,更在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征程中,写下坚实而闪耀的注脚。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威高控股公司 版权所有:威高报 2021 COPYRIGHT